高尿酸有 4 种情况就要促排,不然损伤加大!

高尿酸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,悄无声息地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。高尿酸血症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控制,尿酸结晶会在体内各处沉积,就像隐藏在身体里的 “小炸弹”,随时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健康问题。

不仅会诱发痛风,让关节红肿热痛,活动受限,严重影响生活质量;还会对肾脏造成极大损害,导致肾功能下降,甚至引发肾衰竭;同时,高尿酸血症还与心血管疾病、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,大大增加了患病风险。

面对高尿酸带来的诸多危害,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至关重要。而当身体出现以下 4 种情况时,就需要考虑进行尿酸促排了,否则损伤将会不断加大。

一、排尿次数异常

正常情况下,成年人每天的排尿次数一般在 4 - 8 次。排尿次数就如同身体的 “健康信号灯”,一旦发生异常,往往意味着身体内部出现了问题。

如果排尿次数明显增多,可能是肾脏代谢功能紊乱,肾脏无法正常有序地对尿酸进行过滤和排泄,使得尿酸在排泄过程中出现异常;而排尿次数过少,会导致体内的尿酸无法及时排出体外,尿酸就像在体内 “堆积如山”,越积越多,久而久之,血尿酸水平持续升高,进而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。

比如,很多上班族由于工作忙碌,常常长时间憋尿,这种不良习惯会使膀胱过度充盈,影响膀胱和肾脏的正常功能,打乱尿液排泄的节奏,尿酸排泄也随之受阻。

长期如此,高尿酸血症甚至痛风就可能找上门来。因此,大家一定要养成定时排尿的好习惯,不要等到有了尿意才去上厕所,尽量每 2 - 3 小时排尿一次,让肾脏的代谢功能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,保证尿酸的正常排泄。

二、尿液颜色改变

正常的尿液通常呈现淡黄色或无色,这是身体代谢正常的表现。一旦尿液颜色发生明显变化,很可能是尿酸代谢异常发出的 “警报”。

当尿液颜色变深,呈现深黄色甚至浓茶色时,说明体内尿酸浓度过高,肾脏为了排出这些过多的尿酸,负担大大加重,尿液中的尿酸含量也相应增加,从而改变了尿液的颜色。

更严重的是,如果尿液中出现红色或粉红色,这极有可能是尿酸结晶在泌尿系统中随着尿液流动时,划伤了泌尿系统的黏膜,导致出血,情况十分危急。

当发现尿液颜色异常,尤其是这种异常情况持续较长时间,或者同时伴有尿频、尿急、尿痛等症状时,千万不能掉以轻心,应尽快前往医院进行尿常规、肾功能等相关检查。

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判断是否需要采取尿酸促排措施,以减轻肾脏负担,保护泌尿系统的健康。

三、尿液气味异常

新鲜的尿液一般没有明显的异味,其气味主要来源于尿液中的挥发性物质。然而,当尿酸代谢紊乱时,尿液的气味会发生显著变化,变得刺鼻难闻。

这是因为尿酸过高会影响尿液中各种物质的平衡,使得尿液中的氨含量增加,从而导致气味改变。

不过,饮食也可能在短期内影响尿液气味,比如食用了大量洋葱、大蒜等具有特殊气味的食物,或者摄入过多蛋白质,尿液气味可能会暂时加重。

但如果在调整饮食后,尿液气味仍然异常,那就需要高度警惕尿酸代谢问题了。此时,要密切关注身体是否还有其他不适症状,如关节疼痛、乏力等,并结合排尿的其他异常情况,综合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尿酸促排,必要时及时咨询医生。

四、排尿时有痛感

排尿时出现疼痛是身体发出的强烈警告信号,很可能是尿酸结晶在泌尿系统 “捣乱”。这些尿酸结晶如同尖锐的小石子,在肾脏、输尿管、膀胱、尿道等泌尿系统的各个部位沉积下来,随着尿液的流动,不断刺激和损伤尿路黏膜。

疼痛的部位和程度因人而异,有的人可能只是在尿道口感到轻微刺痛,有的人则可能在膀胱区域或尿道深处感受到剧烈疼痛,甚至影响正常的排尿功能。

长期的尿酸结晶沉积不仅会引起难以忍受的疼痛,还可能导致尿路梗阻,使尿液无法顺畅排出,进一步加重肾脏负担;同时,受损的尿路黏膜容易引发细菌感染,引发尿道炎、膀胱炎等泌尿系统感染疾病。

一旦出现排尿疼痛的症状,必须尽快就医,进行详细的泌尿系统检查,如 B 超、尿常规等,以明确病因。

高尿酸对身体健康的危害不容小觑,当出现上述 4 种排尿异常情况时,及时进行尿酸促排是阻止损伤进一步加大的关键。

日常生活中的饮食调整和生活方式改变也同样重要,要尽量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,如动物内脏、海鲜、啤酒等;增加水分摄入,每天至少饮用 2000 毫升水,促进尿酸排泄;坚持适量运动,控制体重,避免肥胖;定期体检,监测血尿酸水平,做到早发现、早干预。只有这样,才能有效控制尿酸水平,守护好我们的身体健康。

下一篇:从2025年春晚,看大健康发展趋势

请在线提交您的留言,我们将尽快联系您!

姓名:
手机:
邮箱:
留言内容: